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 四月, 2022的博文

全球政经全息图:商业环境的变迁4--(彻底的全球化逆转)

  政经全息图:商业环境的变迁 4           全球实行碳中和的新能源战略会彻底改变整个商业环境,基于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的自动化,结合新能源崛起又会加深这个改变的深度和广度。         光伏发电本身的成本已经低到可以进入正常的电力系统应用场景,但是储能和输送的成本和稳定性是当下最大的障碍。          一方面是政策性补贴,碳交易在成本补偿中的作用,可以使得新能源继续推广下去。另一方面是技术本身在改善,比如储能电池、储能方式的改变,另一方面,氢能源等也在崛起。         我们不去展开谈新能源的细节,只是告诉大家新能源的发展趋势是不可能停止的,哪怕是在当下面临的能源危机和带来的全球通胀。        这似乎是基于道义,哪怕实际上人类已经改变不了全球变暖的趋势,极端气候会继续不断的发生。其实是新的利益集团正在形成,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分布在这上面的趋势已经形成合力,会推动新能源继续。         太阳系基于太阳本身的核聚变能量存在,地球在太阳系的位置、月球作为地球防卫盾、木星的引力潮吸引了多数星系外飞来的彗星、小行星、陨石,太阳风阻挡了银河系吹来的高能粒子,这才能够让地球生物存在繁衍。         因此地球的生态圈是一个太阳能固化在碳基上的系统,除了日常的食物是一个光合作用的过程,人类所依赖的化石能源原油、天然气、煤炭其实是动植物的尸体,古代的光合作用在地质运动中,埋藏在地下储藏了下来。         生态圈对温度和气体结构的依赖有一个范围,人类进入工业时代后,使用化石能源产生的废气已经影响了地球数百年。       气候变暖本身就会导致气象学里最重要的一个蓄热调温系统:海洋,发生变化,进而影响气温。极端气候就是这样形成的,而海温的变化还会影响海里生态圈的稳定。      人类社会所谓新能源的提出,只不过是要把太阳能直接转化使用,或把化石能源转化成清洁能源。前者就是太阳能、风能、水能、潮汐能,后者就是氢能源、生物能源之类 — 生物柴油等等。    新能源的发展又带来了电池技术,以及电池材料的应用,改变大宗商品的组成。    过去拥有化石能源的国家有着造物主赐予的天然财富,但是随着新能源的发展趋势,这些国家的发展轨迹被改变是必然的。这甚至改变了地缘政治,导致了俄乌战争中,中东的选边站,

商业环境的变迁1--政经全息图

  转移一个工厂有多难? 不容易。 比如我开一个工厂,哪怕是租的厂房,为了符合我工厂性质所作的基建设施,以及设备、熟练工、管理团队、供应链、销售渠道都要动。 对于巨型企业来说,管理团队和供应链会跟着走,也就是类似于当年昆山招商引资带来巨大性的台资企业后,数百家供应链就跟过来了。而这类企业的销售渠道在全球,这点倒也不用担心。 对于这样的工厂来说,损失一些基建,设备是可以拆走的;损失一批熟练工的时间。 因此对于小型企业来说,要搬迁会再三思量,怕要了半条命。但是对于巨型企业的搬迁来说,害怕的就是当地政府和居民了。 因为不但失去税收、就业,还有相关的一系列的经济繁荣。 故此哪怕是川普时代的中美贸易战,美国政府和日本政府都呼吁甚至补贴企业离开中国,真正去中国化的企业也没有几家。除了中国市场的吸引力以外,实际上大中小型企业都会计算沉没成本、时间成本、机会成本,不会轻易的离开。 除非是局面坏的不可收拾。 这种局面可能是美欧对中国加关税加的外资无法承受,也可能是东南亚、南亚的招商力度惊人,税收和人工都远低于中国。或者是其本土的全要素成本低于中国,自动化抵消了中国的劳工成本优势。 也可能是中美冷战,基于某些意识形态或者某种事情带来的制裁,使得欧美企业要担心全社会的抵制,丧失最终消费者。 或者是中国自身的问题,其不确定使得企业的损失远大于搬迁。 产业资本都是长期资本,金融资本是短期资本。 产业资本不像短期资本那样迅速的流进流出,收割和席卷财富而走。长期资本是制造财富的。 故此,如果一个地区的营商环境恰当,长期资本会持续经营。 中国在中美贸易战中承受了一定的压力,高科技遭到遏制,但是在疫情期间扳回一局,因为管理疫情出色,使得供应链完善的替代了全球的缺口,从进出口额的暴增来说,实际上已经短期度过了中美贸易战带来的阴影。而拜登政府为了减少美国国内的通胀,甚至取消了数百个品种的关税。 但是在 omicron 病毒演变到各国都已经开始放松国家管制,甚至眼见的在春季之后,会全球一起进入开放阶段,疫情等于差不多要过去了。而中国的严厉疫情管制,导致了华东地区的生产停滞。 更糟糕的是,包括上海的外国人在内的常驻居民遭遇了一系列的生存风险,这些不展开叙述了,但是却让整个上海的外国人、土著精英阶层开始考虑离开。 欧洲商会和日本领事馆都公

疫情随记:2022年的南洋雨季

  我不评论上海的疫情管制。 因为我父母搬去山东,跟姐姐一起居住了。 在这两年多时间里,母亲犯了二次心脏病,或许还有几次,但姐姐就跟我说了二次,两次都不能去医院,因为封城了,好在姐姐是老资格的医务人员。 我常想,我是如此幸运,感谢感谢。 对生活要求不要太高。 你把人生轨迹做个数据,图表化,就会发现自己其实待在一个牢笼里,大点而已。 当然也不要沮丧, 78 亿人都在地球一个牢笼,只有马斯克有想法有机会离开。 而你日常忙碌的,那点破事,逼得佛陀想了一辈子,总结出 : 一花一世界。 ​​​​ 故此我们每个人在疫情中被迫关在家里,只不过是把人生的牢笼缩小了,只要有吃的,有收入,有活动空间就好。 这个要求不高吧。 不高吧? 高吗? 不高吗? 俄罗斯和乌克兰的战争还没有结束。 我们照例要在小小的空间里,关心一下远处的大事,这是我们擅长的。 为此可以不眠不休,相互撕逼,打起来都行。 不过,这次倒是真的跟我们相关了,跟世界每个人相关,因为俄罗斯出产原油和天然气,俄罗斯和乌克兰都出产粮食。 不仅仅北非和近东的几十个国家严重依赖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小麦,还依赖他们的油脂。斯里兰卡的人们缺油缺粮缺燃料油,国家已经快破产了。印尼也头大如斗,因为小麦缺货,棕榈油暴涨。 美国、欧洲、中国、第三世界都陷入了通胀,能源高涨,粮食高涨,第三世界的许多国家陷入了饥饿状态。 而疫情来到了洼地中国,在过去两年中的优等生,当全世界躺平后,迎来了严谨的考验,因为所有的国家都开始放开了。 经济数据在 123 月份表现不佳,也只有刺激基建和地产了,因为服务业在疫情管制期间,显而易见的熄火了。 我住在蛮荒之地,这是我搬迁来南洋时,一些朋友调侃我的。说那里只有猴子。 其实我住的社区没有猴子,除了在我院子里长居的变色鬣蜥,小区里时而出现的眼镜王蛇和另一些黄黄绿绿的大蛇。 还有一只金蟾跟着从旧居搬了过来,一直住在阿姨洗衣服的盆子底下,我偶尔会在院子里闲坐,看着金蟾跳到草丛里,或鬣蜥堂而皇之的爬过。 不久,金蟾不小心被车压扁了。 我往屋后去散步时,看到了已经晒干的金蟾尸体,像青浦人吃的干拉丝。 悲伤。 有吗? 其实是有些遗憾的。 我驾车时也经常在路上遇到蛇,或飞速的从我车下爬过,运气奇佳的没有被轮胎压到,或在不远处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