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 九月, 2022的博文

中国的农业、农村、农民问题 ---王海滨的分析与解答

  中国的农业、农村、农民问题 --- 王海滨的分析与解答   几十年来,史学界一直争论古代王朝的土地兼并和大饥荒后的流民起义,对土地兼并口诛笔伐。 我当年什么都不懂,就只好看看,有时候以为懂了,很快又陷入迷茫。 十数年来,左右之争,其中有个问题是关于中国农业产量。 左边的祭出一个个历史数据,说中国的粮食一直是丰产的,右边的常不能面对,指责数据造假。 我也搞不清楚,去看过历史数据,的确产量并不低。 这些问题在我自学经济学十年后,我仍不知道如何回答,直到十一年前无意中被引入大宗商品行业,开启了做农产品的研究和宏观经济研究,在实际的分析和交易实践中,大量现实的数据,冲垮了原有的碎片状理解,得到自己的答案。 经济学的实践,研究供应和需求,还研究成本。 当中国农业在配额的护城河下,还导致大量的白糖、棉花、玉米、稻米、小麦进口,很简单的道理:价差。 也就是说中国粮食生产的成本远高于美国、加拿大、巴西、阿根廷、澳大利亚等农业大国。 几乎在所有的品种上,中国的农业成本都高于美国 4 成。 这让我非常有兴趣的去研究了农业,进而明白了先进农业的内涵: 农业是一个生物技术、农业技术、机械技术、土壤、微生物、水利技术等等统称为农业技术,与农业贸易、农产品金融、物流、汇率结合的先进产业。 我曾幻想去欧洲从事农业,这属于我通常的哈想八想行为,从童年持续至今。结果发现欧洲的不同政府规定,从事农民的工作需要高学历和执照。 不好意思,不是你想当农民,就可以当的。 我后来到新西兰,新西兰的农民,也就是农场主、自耕农,普遍有硕士学位。 而这些农场主激烈的批评政府对农业的补贴,迫使政府放弃,并打造了全世界最好的农场群落之一。 这说明海外的部分农场主不仅仅是农业技术专家,还对经济学有彻底的理解。 因此当我们说到农民时,海内外的这个名词涵义,代表着完全不同的两个阶层。 北美、欧洲、澳新、巴西阿根廷乌拉圭等地的农民,实际上是农业工程师、企业家。 同时存在的还是美国、加拿大、澳新等国家的农业部,这些深通经济金融和农业技术的技术官僚,不仅仅要实现其国土内的农产品产量,还要维护自己产品的价格,要维护土壤和水的持续经营。 对于他们的政客来说,选票还决定了他们要维护农民的利益,这就取决于农民的认知水平:新西兰的农民拒绝政府的农业

几年前的一篇文章:穿越回1993年在日本买房如何处理下跌风险?

  穿越回 1993 年在日本买房如何处理下跌风险 ?        我在微博问的一个问题是 : 假定你穿越到日本 1993 年 , 必须在日本买房 , 如何抵抗下跌风险。    穿越小说的设定基本上都是主角有了金手指,他知道发生的所有事情,因此提前有了对策。实际上不是这样,不要说穿越,在街头采访 1000 个人,能说得清楚过去三十年金融所有事件的基本上为 0 。    这是随口一说,娱乐作品,就像杨笠讲脱口秀攻击男性,认真你就输了。    设定 1993 年的时间满缺德,因为 1991 年日本房地产已经开跌, 1993 年等于接盘。我看了一些评论,包括说做空房地产股对冲的,尽量贷款之类。    资产市场其实没有那么容易,这个问题等于让我们开卷考试,看着后面 30 年的日本经济和资产市场走势,仍旧不是那么简单的话题。    首先股市不是这么简单,日本股市从 1990 年开跌,但日本的房地产股票跌幅并不大。这里面一个致命的误区,在与房地产市场下跌,并不代表房地产公司亏本。房地产是个将本求利的行业,房子在下跌,土地也在下跌,相应的建材和人工也在下跌,只不过是产量和价格下滑,导致的收益减少而已。要在一个房地产下跌 20 年的时间里卖空房地产股票不现实。    短期会有影响。    这里面就涵盖着一个如何做股票,如何对上市公司估值的理念。我咋答案中看到了误区,就是一个行业的趋势下行,并不代表这个行业的股票一定会下跌,因为主要是要看其市场占有率和盈利。只不过股票的价格泡沫需要行业扩张周期中的行业前列公司的市场占有率和盈利更加容易带动而已。 那么是否用针对房地产业的建材、电器、家具等一揽子股票做空来对冲?跟上面是一样的逻辑。 这条路是错误的。 那就回到金融属性上去对冲。 日本房地产泡沫的崩塌主要是金融属性带来的。很显然买日本长期国债对冲是其中一个方法,但日本国债期货没有交易量,用期货加杠杆对冲并不合适。而买同样数量的国债去对冲房地产交易,也并不合适,而是一种投资模式而已。 日本国债收益率从 1984 年就开始一路下跌,一直跌到现在。做空日本长债的俗称寡妇交易, 1993-2003-2013 的三个节点都有看空日本债券的去做空爆仓。 这样的话,对于买房者来说,可签订一个浮动利息偿还按揭的抵押贷款协议,不过这里面房价暴

安达曼文集:离开大理

  离开大理   2010 年我进入了大宗商品领域 , 凭借的是半吊子的经济学水准 , 不免彷徨 , 尽管运气好 , 判断对了一些行情 , 很难说是自己的才华 , 还是运气。 或许只有些勇气。 这是仅剩下的勇气岁月。 在经历了十年的生意场奔波之后,疲惫不堪,勇气陪伴着我度过最初的二年后,我就对这个风险巨大的行业有了太多的谨慎,以至于知识储备不够用了,经验更无从谈起。曾在数百个城镇行走的体验,生意场上的倾轧,又让我对整个主流社会充满了戒备。 我的文字充满了黑暗面,吸引了许多同道中的读者,也把自己和亲人引向心理的边缘。 由于工作的变动,我到了云南居住,开始在丽江和大理徜徉。 这个区域是边缘人群的心灵胜地,躲避红尘的人隐居在此处,又吸引了大量游客来到这里,于是商业追逐着避世的人们,形成了古怪的奇观。基于生存的需要,这些避世的人、心理处于边缘的人,也开始做客栈、酒吧等生意,不可避免的就把辞别红尘的心思又卷了进去。于是疲惫的心理更加疲惫,哪怕是洱海周边的乡土人情远远好于主流社会的乡土,利益的介入,心思各异的人群,孤寂的晨晚,以及不断骚扰避世人群的强力人士。 有住在乡村被村长派人殴打的作家,有咖啡馆被人侵占的伴侣,有被欺诈投资的客栈投资人,有合伙生意不断的摩擦,有地方流氓打伤的游客,有抽刀的导游。 大理似乎要比丽江纯朴一些,似乎没有那么多嘈杂的俗事,但日益昂贵的地价,饥渴的投资者,叶公好龙的游客,生存边缘的压力,处在灰色地带的商业模式,与尘间政府相处的微妙,直到意见人士携带来的不仅仅是风霜,还有冰冷的力量围堵。 突然间,一个田园风光里的陶渊明式的山海,风花雪月的洁净故事,就把尘世里的金钱、权谋、博弈、风潮裹在日月下,扑面而来。 一些真正的避世游民,搬迁的更偏远,我熟悉的一些人甚至去了尼泊尔。 我则很快以对经济学的治学直觉,发现了普天之下,哪怕是太平洋之间的荒僻小岛,狂风暴雨和海涛洗劫的白色沙滩上,也弥补着人类无所不在的踪迹,权力和商业的触手无处不在。偏远之处的乡情更加闭塞保守,更加斤斤计较,排斥外来人。文化上的寂寞更加枯寂。 于是我离开大理,没有再去梗偏远的地方,而是到了上海这个一线大都会的边缘,在一个湖区小镇上居住。 哪怕是距离上海仅 100 公里处,一小时车程的距离,人文也迅速的变的混浊,往来也迅速的降级。 我

资本、劳力、技术的回报与食利

  资本、劳力、技术的回报与食利   生意场上有越来越贵的商品,医疗、教育、奢侈品和垄断行业,大多数商品都是越来越便宜,生产效率会越来越高。   劳力的真实价值 .... 生物意义上的劳力没有价值,只够温饱。 普通劳工就是赚相当于生存的钱,技术工人赚溢价,等技术普及后就没有了溢价,新生技术替代。教育技能培训付出的是等价,比如很多私立教育或出国留学,付出几百万,回来工作一生,也就是父母当年为之支付的货币现值,除非下一代爆发了创造力。 说开来很残酷,世间普通人出售劳力,也就是相当于劳力的价值,能量守恒定律,就是支付食品衣着行走的代价,加上个住所就承受不了。 市场博弈出劳动力价格。 在市场上,资本家投入资本和自己的劳力,劳工投入自己的劳力,通过市场定价,竞争获益后,资本拿走资本的盈余和本金,劳工拿走劳力的报酬。当劳工积攒到一定程度的资金,有了自己的创意,开始创业,于是投入自己的资本和劳力,成为资本家。资本 + 劳动力的盈余在于资本效率和劳动力效率的增量,取决于技术,因而知识劳工可以与资本家互换。 经济就是这么启动繁荣的。 欧美的工会是强行从资本那里夺走资本回报,来让纯粹出劳力的拿到高收入高福利。政府是从高技术文化产品金融领域获得的高收益,转移支付给普通劳力。 这是因为社会稳定的需要,在西方主要是选举制度下选票决定的力量。 这样的社会制度就不得不通过国家博弈,转嫁成本。越是民主国家,越对外有侵略性。越是独裁国家,越内卷,压榨国民就行了。 比如美元霸权的盈余,在扎克伯格想搞数字货币时,国会参议员质问他 : 你知不知道美元给每个美国人带来 1300 美元每年的收入。 另外基于金融业、高科技、文化产品的高利润,对全球形成倾轧。一旦技术被其他国家突破,就立即廉价倾销,扑灭其技术发展。 对普通人来说,获得的高等教育,得到的技术终会过时。资本盈余、食利阶层才是永久的,但很多欧美国家加重税,堵塞了靠地产食利的路径,于是就只有不断投资和高科技突破。 在开放社会,个人的创造力才是生存的台阶。   但通常在技术存量阶段,靠跨区域的资本劳工成本差额,完成套利。 我在汾湖住的时候,问足浴小妹一个月赚多少,听下来跟她在附近制衣厂差不多。不过,她说制衣厂要加班,不得休息。她说这话时忘了足浴店也不能休息,只是与足浴店分成,她有了为自己打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