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 十二月, 2022的博文

小地方门阀和积年老吏

  小地方门阀和积年老吏   某个地方的产业大佬给我讲过一个故事。 为了保护他,我把故事的产业和地方都改头换面,不具体说是什么地方。 他的产业大到可以与市长、区长一个级别的往来密切,但是在某个辅助材料上,某个检测机构的站长,连科长级别都达不到,却堂而皇之让他去自己亲戚那里去采购。被拒绝后,就无法交工了,因为检测不合格。他找了市长和区长打招呼都没用,最后找到民间的力量去打招呼,被当面羞辱了一通:你认识领导也没用,不是还得求我吗?   这个故事有没有让我震惊? 说实在的,没有。 因为多年前我的房东是一个科长也不是的科员,却拥有接近二十套房产,其战友有二百人密布在整个小城市的各个基层。   这是地级市,上了县委书记以上的级别,都是流官,在地方根基不深,只能执行政策,按照考评来获得政绩。 但是地方上的官吏,尤其是所谓吏的级别,是根深蒂固在这个地方十几年下来,把控着国家最底层机器的各个节点,实际上连上面的领导也左右不了他们的命运。 这还是地级市一层,到了县一级,亲戚摞亲戚,几个大姓把地方上所有的环节把控,更是盘根错节。   我太太那边的娘家是警察世家,故此她也读得是警校,其中就有同学家里是沿海一带的富商,却把儿子送来读警校,再回去从一个普通的小警察做起。 从她一些同学现在处于的高位来看,当年的同学经过二十年的爬升应该都在地方上是强力部门中间以上的层级了。 这类地方富豪头脑非常清晰,他们不会移民去海外,而是根扎于乡土成为地方门阀,依靠的不过是家族里的小辈或许有个长辈、平辈处于地方实权部门作积年官吏皆可。 退可以保护身家性命,进可以开疆拓土,提升财富百分比。   一些朋友移民海外后来看我,谈及在北美澳新能够参与的经济模式,其实都华人内卷到极致,没什么太大的空间。这是因为欧美的市场都已经是老钱、新钱林立,同时也都是多年人脉。 你可能不理解这个,比如我一个熟人的公司是全球隐性冠军公司,他的白人业务负责人在美国东海岸,是几十年的销售人,各大零售商的买手都是他长达 30 年的老友。你一个华人公司不给中间层利益,打得进去吗? 同样的,当地商人与市长、议员都是老友和合作伙伴,你的政商关系够吗? 我说从你的下一代开始让他们参政与欧美,行不行?   这些朋友都是担心国内的大趋势变化,但在海外吃老本,有

中国会崩溃吗?完整版

  中国会崩溃吗 ? 早晨听了一起台湾的节目 , 关于中国崩溃的新书 , 不 , 是关于中共崩溃的内容。 大致听了一下,作者是从财政失衡的角度去写的。 的确,中国的历代王朝多有毁于财政失衡。以最近的几大王朝来看,唐宋明清则略有差异,晚唐是中央集权失效,地方政府崛起后,导致中央羸弱,最后四分五裂。 唐朝的财政史可以给当下的中国以借鉴。 唐朝分三个阶段,唐初是小政府,鼓励商业,农业税极低,养活的官员很少,而军队是府兵制也就是分田给军人,打仗时自带干粮,军费少。因此带来唐初大繁荣。 之后就开始人口膨胀,官僚体系膨胀,财政开始不足到失衡,中唐时期就是国有化阶段,重新演绎盐铁茶收归国有,商业收重税,导致商业开始萧条,走私于是出现,私盐贩子后来发动了黄巢起义。农业税改为不动产税。重税导致商业凋敝之后,农业税导致土地收入是支撑不了如此多的人口,官僚体系的沉重负担和豪族兼并,带来的贫富差距和饥饿引发了农民造反。这是后话。 北方的少数民族在盛唐之处,是无法与大唐军队对抗的,但随着人口增多土地失衡,唐朝府兵军队无法支撑后,开始依赖募兵打仗,这部分钱又加重了财政负担,最后让地方节度使,也就是胡人安禄山之类的军阀崛起去守卫边疆。 后来的故事大家都在中学历史书学到了。 晚唐是国有化、商税、农业税、军费沉重带来的商业凋敝、农业兼并、军阀崛起后,中央集权就让度给地方政府自治,也就是拥有军政财人四权的地方王国出现,晚唐瓦解就是时间问题了。 之后就是中国演绎大一统的传统思维,军阀混战,再统一成宋朝。 宋朝是平民的地狱,士大夫的天堂。 官僚体系的庞大支出耗费、军人集团的军费几乎耗尽了王朝的财力,终整个北宋和南宋,都是财政失衡的,能坚持二三百年也不容易。 宋朝官员的薪酬极高,像寇准这些知名官员的工资每年都是高达几千万人民币的,这还没算贪腐。 军费甚至远超过官僚体系的支出,其一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后收买军头,和平放下军权,则军门从此形成高收入。其二是宋丢失了养马地,只能依靠强大的步兵去对抗北方少数民族入侵,武装步兵的投入极高,后勤耗散也非常严重。而步兵只能被动守卫,可以击败北方骑兵,无法消灭,终究在军事上失败了,败退到南方。 不过宋朝受益于江南发达的商业和国际贸易,哪怕是如此糟糕的财政状况,也持续了二三百年。 明的财政失衡其实是个笑话,主要就是豪

南洋投资风险和安全攻略

  我这周去了南部一个府 , 拜访当地的两位兄弟,他们在那里扎根经营实业。 这个府总共中国人没几十个,但却有很多中国元素,无他,华人多也。 广府人自南宋起,伴随阿拉伯人来此开埠做远洋贸易,少数生意人也开始下南洋,去婆罗洲和泰国本土的不少。 明朝其实大多数中国商人集中在吕宋岛和台湾,靠走私和兼职海盗,作日本和西班牙人的贸易为生。西班牙人后来在上百年的时间里,屡次屠华,菲律宾当年留下的华商已经不多。 真正大规模下南洋是晚清,作为契约劳工,去南北美洲、夏威夷、毛里求斯及周边诸岛,近的是印尼、马来西亚、泰国,则是做生意、求生存。 两广加福建,从香港、马来、印尼到泰国、缅甸。华人跳岛,以港口为中心,香港、槟城、吉打、合艾、普吉等等,沿着马来半岛一路北上。曼谷及泰北的华人则与泰南有所不同,但也大致混杂,多了云南人从北方南下。 菲律宾华人在西班牙时期遭遇大屠杀,在美国殖民时期则没有此类事情发生,华人多融入本地。印尼、马来西亚、越南、缅甸均出现过不同程度的排华。 泰国是要求华人和马来人融合,改泰文名字。这个算不上排华,故此华人在泰国融合的比较好。 这样也就带来了一个区别,比如马来西亚华人在当下,比例众多是热爱中国的,言谈举止的向心力很强。泰国华人尽管对中国亲近,但并没有马来西亚华人的那种表现。 这个很可能因为马来西亚一直打族群矛盾的政治方式有关系,也因为当年马共留下的潜意识影响。 泰国长达数百年的君主制,在君主立宪制之后也仍旧区域自治,资本主义与封建社会的传统社会气息浓厚,佛教的影响非常大。 故此华人社会可以说已经是主流,你如果问很多华人是不是华人,他多半会说自己是土著,最多加一个祖先有华人血统。 谈这么多,你就会明白,后来的中国人其实是外来者,不要自说自话把自己归因华人,与本地华人有认同。 这就谈回到投资。 中国人在本地投资有几种,一是做实业的,比如轮胎厂、橡胶厂、水果加工厂。二是旅游业和地产业。三是偏门生意。 日本人和台湾人早年在泰国耕耘,以汽车业、家电业、电子业、水产、农业投资为主。像电子业多数是台湾人。 水产养殖技术也是台湾人带来的日本和台湾技术。水培蔬菜、木材加工业也有很多台湾人。 台湾人因为没有背靠中国的旅游市场,故此从事旅游业的不多,对地产、偏门生意投资,恐怕电诈是大陆灰产的师傅,但是都在台湾本土作幕后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