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会崩溃吗?完整版

 

中国会崩溃吗?

早晨听了一起台湾的节目,关于中国崩溃的新书,,是关于中共崩溃的内容。

大致听了一下,作者是从财政失衡的角度去写的。

的确,中国的历代王朝多有毁于财政失衡。以最近的几大王朝来看,唐宋明清则略有差异,晚唐是中央集权失效,地方政府崛起后,导致中央羸弱,最后四分五裂。

唐朝的财政史可以给当下的中国以借鉴。

唐朝分三个阶段,唐初是小政府,鼓励商业,农业税极低,养活的官员很少,而军队是府兵制也就是分田给军人,打仗时自带干粮,军费少。因此带来唐初大繁荣。

之后就开始人口膨胀,官僚体系膨胀,财政开始不足到失衡,中唐时期就是国有化阶段,重新演绎盐铁茶收归国有,商业收重税,导致商业开始萧条,走私于是出现,私盐贩子后来发动了黄巢起义。农业税改为不动产税。重税导致商业凋敝之后,农业税导致土地收入是支撑不了如此多的人口,官僚体系的沉重负担和豪族兼并,带来的贫富差距和饥饿引发了农民造反。这是后话。

北方的少数民族在盛唐之处,是无法与大唐军队对抗的,但随着人口增多土地失衡,唐朝府兵军队无法支撑后,开始依赖募兵打仗,这部分钱又加重了财政负担,最后让地方节度使,也就是胡人安禄山之类的军阀崛起去守卫边疆。

后来的故事大家都在中学历史书学到了。

晚唐是国有化、商税、农业税、军费沉重带来的商业凋敝、农业兼并、军阀崛起后,中央集权就让度给地方政府自治,也就是拥有军政财人四权的地方王国出现,晚唐瓦解就是时间问题了。

之后就是中国演绎大一统的传统思维,军阀混战,再统一成宋朝。

宋朝是平民的地狱,士大夫的天堂。

官僚体系的庞大支出耗费、军人集团的军费几乎耗尽了王朝的财力,终整个北宋和南宋,都是财政失衡的,能坚持二三百年也不容易。

宋朝官员的薪酬极高,像寇准这些知名官员的工资每年都是高达几千万人民币的,这还没算贪腐。

军费甚至远超过官僚体系的支出,其一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后收买军头,和平放下军权,则军门从此形成高收入。其二是宋丢失了养马地,只能依靠强大的步兵去对抗北方少数民族入侵,武装步兵的投入极高,后勤耗散也非常严重。而步兵只能被动守卫,可以击败北方骑兵,无法消灭,终究在军事上失败了,败退到南方。

不过宋朝受益于江南发达的商业和国际贸易,哪怕是如此糟糕的财政状况,也持续了二三百年。

明的财政失衡其实是个笑话,主要就是豪门、士大夫、地方家族势力扩张,牟取暴利,架空皇权,掏空国家,最终被流民起义和北方少数民族灭国的过程。

明的能臣也不过是能收税,一条鞭法也是类似晚唐时期的白银缴纳不动产税,导致非商业地区的农民破产,流离失所,大规模的流民起义才会发生。其中有气候历史学家说是灾害造成的影响。

这在历史上,凡是财政失衡、税务沉重、农民破产,必定夹杂着天灾人祸。因为气候恶化,会对农业带来灾害,也会加深王朝的财政失衡。

 

我们快速略过这些古代王朝的回顾,这些东西坊间都有人写,其实已经不是什么高深的知识了。

 

现代中国与古代王朝有多大区别呢?

从宋元明清开始,国际贸易就已经是古代中国经济的支撑点。明朝的禁海其实是国家的关税利益让渡给豪门而已。清朝的闭关锁国,也是开了几个口子,让广东十三行一类垄断国际贸易。

南宋是国际贸易最昌盛也最开放的时期,这使得南宋几乎接近工业化的前沿,从小作坊向工业化流转,因为大航海时期在南宋时已经开启了。

我居住的泰国在宋朝时,粮食贸易就来往于泰国湾和广州等地。

不过元的军事实力太强,摧毁了军事和地缘政治手腕均差到极点的南宋王朝。

元的经济模式是掠夺式,并没有带来商业文明的前行,而是倒退了。

清朝的晚清岁月是人口急剧膨胀到4亿之后,对外拒绝开放,被大航海时期已经实现了工业化的欧美列强打击的时期。

国门被强行打开后,晚清的财税能力急速上扬,鸦片战争前收入仅4000万两,清末已经到了3亿两白银。清朝政府财力来自关税有4000多万两,地方政府的厘金也超过4000万两。

但实际上清朝的农业税在晚清是大幅度下降的。

因此清朝与唐宋明是有巨大区别的,那就是清朝的税负非常轻,直到晚清财政收入大幅度上扬,也是关税和商业税带来的变化。

然而晚清仍旧陷入了财政失衡,是因为战争。

内战和外战带来了巨大的军费开支和对外赔款,前后赔钱的本息应该有10亿两白银。

清朝缺少国债信用,只能借外债,其本息也超过10亿两白银。

晚清的崩溃是商业文明、西方宪政文明与晚清旧体制的冲突,很可惜没有过渡到君主立宪或北洋政府的持续。

准确的说是清王朝的想象共同体瓦解了,甚至没有形成过。

日本当时的想象共同体是一个天皇万世一系的大和民族,有着儒家、佛教、神道教的千年结合成的族群凝聚力。

清王朝的致命缺陷是满族人作为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甚至于满族人已经彻底汉化了,也仍旧被孙中山用驱除鞑虏的口号来设立反对派人设。

 

那么回到今天的问题,中国会崩溃吗?

中国的想象共同体已经成型上百年,除了你在推上看到各种支黑试图瓦解中国人这个想象共同体之外,中国大陆上的民族认同已经几乎是牢不可破了。

在意识形态上,共产主义到底有多少人信不知道,但中国人的认同这点是稳固的。

因此我们回到财政上去。

中国的财税系统已经是完完全全与现代世界趋同了,而且随着金税工程等前所未有的技术手段,对经济和国民的水银泻地的般的监控,已经超越了美国。

美国号称最强的税务征收系统,有着武装税警,有着银行系统的洗钱监控,但仍有些细小的漏洞。

这点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一的强大。

从税收制度上来说,中国是间接税为主,直接税其次。欧美是直接税为主,间接税为辅。印度和南美等地与中国雷同。

实际上中国是两元经济税务模式,出口业的税负要远低于内贸,有退税等措施。内贸除了税负本身之外,还有土地财政带来的房地产成本,不过对于制造业来说,有着不同的工业用地,这使得制造业的税负与商业又不同。

就中国财税的本身来说,地方政府的财政失衡是大问题,因为土地财政是地方政府的严重依赖。

这实际上回到房地产究竟能不能持续的问题。

真相就是不能持续,因为城市化已经接近结束。接近结束的意思是中国正从城镇化向城市群集聚,也就是形成珠三角、长三角以及其他大型城市群的结构,这个迁徙过程尚未终止。

因此房地产的黄金年代向白银年代还是黄铜年代过渡,是个分歧。

黄铜年代就意味着房地产带来的土地财政过去了。

那么未来地方财政实际上要依赖中央财政转移支付。

中央财政是否能持续呢?

出门…….

未完待续。

 

地方政府的财政困境是来自于对土地财政的依赖,这是个循环问题。

 

也就是中国经济依赖出口带来的外汇与房地产自身的货币内生法则制造货币流动性,银行信贷因此投向带来重要利润支柱的房地产,地方政府因此依赖土地财政,也得以有信用发行地方债,用于基建投资、招商引资的地方税收优惠、民生支出、行政体系的维持。这实际上并不足以支付,还有中央财政的转移支付,今年已经达到9万亿。

投资基建和地产带来的重工业发展,外汇和税收、土地财政收入用于支持人民币信用,并进口大宗商品、芯片、高科技软硬件服务等等。

 

中国每年的财政收入20.25万亿,除了民生与行政支撑外,提供了51万亿投资的债务信用背书。

 

因此中国财政的第一个支柱是外贸,尽管外贸实际上是减税补贴的。

第二个支柱是房地产,因为房地产不仅仅给地方政府提供8.7万亿土地收入,还有几万亿相关税收。

第三个支柱是广泛意义上的税收,也就是间接税为主,直接税其次的税务收入。

第四个支柱是国企的上缴利润,这一块不多,在几千亿左右。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美国对中国经济的战争状态,是刀刀见血的杀戮。

中国的外贸实际上已经从纺织业过渡到电子业、机械、汽车业出口。

这就严重依赖于根据比较优势配置的全球供应链,其中核心是芯片。

美国在遏制中国的芯片产业链的每一个节点。

其次又通过高额关税重组全球产业链,也就是把中国的供应转移到越南印度等国。

 

回到一个想象共同体和凝聚力的问题,那就是无论美国是否曾经把中国人民和CCP分开来针对,对于中国大陆的中国人来说,也无论是中共自身的宣传也好,美国表现出的赤裸裸的真实姿态也好,中国人多数已经明白:美国在绞杀中国经济。

中国经济与每个中国人是息息相关的,因此川普时代的蓬皮奥与余茂春主导的把CCP与中国人分开来针对的宣传破灭,拜登时代就不提这点了。

民主党的政府把中共和中国人视为一体,也就是中国曾经宣传日本军国主义分子和日本国民是分开的,后来不再提,因为发现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是全日本人民支持的。

这其实是一个循环认定的过程,在打击中国经济的核心这件事上,美国无法自圆其说,说是针对中共,而不是针对中国人民,因为这其实是两个族群的生存竞争,国家间的博弈赤裸裸的通过一系列的贸易保护主义和高科技屏障展示了出来。

因此中国人的自我认定和外敌的形象其实已经定型了。

故此疫情管制带来的连小粉红也翻脸的舆情,会很快消散,中国人记性不太好。

但是随着美国遏制展示的长期中国经济竞争力削弱,却会长时间的让中国人认知。

而中国人其实是很会抱怨和翻脸的,当中国政府未能提供经济增长带来的就业,未能提供基础民生供应,医保和养老都有危机的时候---这其实是每个人自己的责任,问题是中国是大政府,从经济中拿走了重税,那就应该提供这些。如果公务员再减少收入,抱怨就会渗入到核心体系的基础。

那么中国政府需要完成的两件事:一解决财政问题。二持续的转移中国人的愤怒至外敌。

但其实还有第三件事,就是中国政府一方面与美国产生了激烈的博弈,另一方面权贵还在孜孜不倦的把老婆孩子和资产转移去美国。

这件事美国也是心知肚明的。

 

我们于是回到完整的逻辑悖论:

1,    中国财政依赖于外贸、房地产和土地财政、经济基础上的增值税所得税消费税税基。

2,    美国遏制了外贸得以前行的芯片科技,同时拆解中国的轻工出口供应链。

3,    中国的人口老化和城市化接近终点,土地财政日益走向衰落,需要更多的转向高科技发展和消费增长。

4,    中国的权贵正在把资产继续转移美国。

 

中国要摆脱这个困境,只有自行重建集成电路的整个科技树,或弯道超车,越过芯片产业链的屏障。

目前看是非常困难的。

中国可以集中精力在28纳米的精益求精和降低成本,冲击全球中低端芯片市场,但是在最具利润和前景的14-7-532纳米高端芯片这里,也就是涉及到高档手机、人工智能、无人驾驶等等先进领域的电子业,会拱手让出市场。

另一方面高关税壁垒也会逐渐侵蚀中国的外贸。

 

假定中国回到内部消费,以内循环为主体来替代外循环的路径---并不是放弃,就需要国民获得较高的收入。

中国去年财政收入20.25万亿,GDP114万亿,可见财政成本在经济的比例。

中国国民收入的比例按照2021年的人均可支配收入3.5万元,总体占比43%

美国国民的收入占比是62%

中国需要提高中国人的收入19%,同时中国经济需要突破2万美元人均GDP,才能达到美国目前的消费效果。

实际上就是回到一个老问题:中国是否会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回到中国的财政收入问题,中国政府在财政收入上的纵深是存在的,比如在调降增值税之后,通过金税工程增加了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的税基,同时把社保如入税,导致私营企业普遍做低或不交社保的做法失效。

但这也导致了企业的盈余与资本公积变得羸弱,越是用人多的企业,越是税负严重。

故此这已经持续的刺激企业实现自动化,但在服务业,由于自动化暂时难以实现,劳动密集型的服务业会拆散为小微企业和个体户,或外包给劳动服务公司。

这在日本早已发生过,日本在重税和社保的压力下,最终出现了30%的牺牲者,也就是承受较低工资和社保的派遣工、零工和类似编外人员的阶层。

这是日本经济失去的20年里的牺牲品,以保证其余的国民能够享受稳定收入和高福利。

也迫使日本女性走上工作岗位,从全职妇女提升到70%的就业率。

 

中国在增值税下调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社保税是能够弥补这一块的。但是房地产相关的土地财政和税收,则显而易见会走向房产税。

日本的物业持有税负是比较高的,这个是日本不得已的选择,尽管房产税都在日本和台湾地产泡沫的崩溃中起了催化剂作用,但显然是无法不实行的,这是财政收入的压力。

中国也必然会走向这点,取决于中国财政缺口的扩大有多快。

目前中国的财税收入还在加紧消费税的政策。

这点在北欧、泰国旅行过的游客会明白,比如瑞典收据上高达20%的消费税,泰国7%的消费税。

日本后来也不断提高消费税。

 

日本资本在海外缔造了另一个日本经济,三十年累计投资超过1000万亿日元,其中70%以上来自日元融资。

这给日本国债提供了极强的信用支撑。

      日本政府一半的财政依靠发债。

 

     所以我们又回到中国经济的问题,高科技显然遭遇了美国的关键遏制,同时外贸又遭遇重组,这种背景下,中国本土的外贸企业也在转移,对外投资。是否能起到日本资本的作用呢?

 

      前提:日本人对本土的向心力非常强,各知名企业主没有移民欧美的。

      中国能否做到这一点?

      其实中国真正的致命问题来自于建国哲学指导:工农为主的无产阶级政权。

     尽管中国实际上是国家资本主义叠加权贵资本主义。

     但由于这个铡刀悬在所有人的头上,权贵富豪等等无论财产来自灰色还是正常投资经商,都心存恐惧。

     这个哲学指引也导致在邓小平时代并未彻底的确定产权制度,也就是彻底的私权保护。

     因此也就导致了包括红色贵族在内的所有权贵、商人不断的转移资产,再以海外投资的名义回到中国来投资,这是为了安全。资本的确很难离开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并不专心,基业常青也就谈不上。

    

     中国政府解决这件事的方式是国有化。

     国有化符合哲学指引,也安抚大部分无产阶级国民的心:你看,资产还是你的,挂着国有呢,你就是国家的主人。

     但如何保证权贵不把从中获取的利润转移到海外,实际上是无解的。

     宗室和士大夫阶层的利益无法触及。

 

     至此,因此突破科技障碍的努力也来自于中国政府的大规模投入。内部消费提升来自于国民收入的提升。

     国民收入如何提升呢?

     高科技产业、文化教育医疗娱乐保育养老等等的服务业。

     所以,中国政府是否会放弃对文化教育医疗娱乐产业的强力管制呢?这又回到舆情管制和维稳的政策了。

   

     因此中等收入陷阱或许是迈不过去的。

     中国如果遭遇中等收入陷阱,经济增量变成经济存量的争夺,中国的产能过剩实际上是为全球配置的,产业转移会更加大外部需求的减少。

    

      城镇化已经结束,城市化还在持续,也可以这样说。实际上就是一线城市群的发展。

      中国政府需要鼓励城市群的服务业兴起,也就是衣食住行生老病死酒色财气。需要鼓励文化教育娱乐医疗产业。

      这是城市群能够带来的内部经济增量。

      内部经济增量又会带来服务业收入和工程师阶层收入的提高,这样就能形成良性循环。

       美国的国民高收入比例也是来自于高科技、金融业、文化医疗等高端服务业。

    

      但假如无法解决文化产业的问题,存量经济的争夺就会出现高比例的牺牲者。失业和灵活就业就会大规模的发生。

      这是动荡之源。

 

      我们再回到财政收入问题。

      中国政府在当下的财政税收纵深是足够的,赤字会扩张,但危机还不是很严重。

      间接税转变为直接税的过程就是伴随着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消费税、房产税等等陆续的上线,来弥补土地财政的衰落。

      为了避免大规模的失业,对小微企业的退税和优惠贷款,或许也会长期持续。

      产业转移并没有那么迅速,外部的越南、印度、印尼也各有个的问题,他们同样也有财税问题、经济民族主义问题、工会问题、腐败和司法不公。

      这是个对中国经济长期的侵蚀过程,直到双方达到一个平衡,也就是新兴工业国的生产效率与中国剩余的产能效率平衡。

     

     中国或许会在高端集成电路和电子产业链败落,但维持中低端市场,中国经济止步不前,停留在中等收入陷阱。

     而中国的财政收支停留在一个长期的赤字阶段,政府日益依赖国债。

     从现实的真实来说,把美国作为灾祸的源头或许会被国民长期记住,从而减少对执政党的抱怨和愤怒。

      但共同富裕显然是做不到了。

 

     但是回到题头:中国会崩溃吗?

     不,中国不会崩溃。

     一定要加个时间限制?

    我不知道。

尾声:美国不会允许一个跟它长期博弈的经济体发展下去,哪怕是当年日本早已变成美国的盟友。中国能够恢复到硅幕打开,只有一个前提,那就是中国资产价格崩溃,经济萧条后,被华尔街资本控股或至少占据一个优势的股份比例。

那么,是不是中共继续执政,对美国是不重要的。

这或许是结局。


评论

  1. 老王,每天看你的推,博文,视频。对小白来说真的是简单易懂。

    回复删除

发表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你读懂此文,就读懂了中国政治经济的核心逻辑

为何美国遏制中国是灭国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