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 三月, 2025的博文

两极化人类世界

​​我和朋友们做直播时谈及了人类世界两极化的问题。 美国的党派之争是极化的,保守派与自由派的价值观是极化的。 东大的小平克是极化的,另一边也是极化的。 朋友是自由派,但他也受不了海外中文世界逢中必反的气氛,也受不了美国自由派的极化白左,也受不了maga的反智。 他问道:难道人们不能往中间靠一靠,不要二极管思维,行不行?这样世界会良善一点。 我告诉他,这是不可能的。以我过去十年中间路线的言行,在网上遭遇两边的网暴,就知道绝无可能性。对于选举政治来说,操弄认知对立,才能操纵权力。对于流量来说,两边的极化,才能吸引流量,然后算法再予以强化,形成恶性循环。 有一部电影,叫做黑客帝国,英文名字叫做MATRIX,编剧实际上写了一部政治寓言,那就是人类世界始终走向非黑即白,完美的世界无法幸存,最终创世工程师明白了,所以他打造了一个时不时要宕机重整的系统。 我是半当中插入直播的,朋友说他们也讨论了这部电影,所以人类世界由于自己的短视,不管是权力的短视,还是资本的短视,乌合之众需要煽动,中间者被忽略,故此世界非黑即白,积累了过多的堵塞之后,系统就崩溃了,要格式化才能重启。 古代王朝往往经历几百年,就要崩溃重新建立一个王朝,似乎原地螺旋。 到了现代社会,人们以为不会再发生崩溃重整,因为有了现代文明,科学技术已经远远超越古代,其实人性并没有进化,我们与刚从树上下来时的用石器的猴子没有太大区别,只不过铸造邪恶的工具更先进了,控制人类数量的范围更广阔了。 我家所在的小区周日刚召开了一年一度的业主会议,以审计去年的支出和今年的预算。其中有一个问题是树木长大与电线的冲突,已经形成火灾,同时每年要切割一次树枝,以避免这种情况,但割完树顶就非常丑陋,同时地面到处都是树叶,清扫也来不及,除非要增加人工和费用。 我提案把树都砍掉换成其他树种。 业委会计算费用是一笔庞大的支出,因为这些树过大,地下的根系很深,业主无法统一意见支出这样庞大的数字,还要再购买新树。 业主委员会必然是民主的,我们这里的物业管理公司是业委会请来了,业委会只负责执行业委会决定。 你看,在这个社区开发之时,开发商失误选择了一种错误的树木,就导致后面的修正是无解的。 如果在威权社会,比如这个小区的业主只有一个人,其他都是租户,他就出一笔巨资更换所有树木了,一劳永逸。 X上有个人调侃我,如果王老板是个巨富,...

完全竞争市场的食品安全

完全竞争市场中的食品安全 央视315揭露了掺保水剂的虾仁加工产业。 这种事我在两年前知道了,因为一位朋友准备做水产,特地去请教做化工试剂的朋友,他有这方面的通路。 当时他以为是现代食品业合理合法的添加剂,结果他后来跟我说:市面上的虾仁不要吃,七两虾可以做出一公斤成品来。 他也放弃了水产生意,实在是玩不过,毕竟他大学毕业,跟一帮底线太低的商人去拼,估计会输的当裤子。 前些日子,做榴莲的朋友谈起中国海关曝光的化工原料泡榴莲事情,这是因为泰国水果厂商都是用食品级姜黄来泡,以杀虫。中国的水果采购商过来,带着化工原料,下订单给当地厂商,要求他们用化工原料来泡。姜黄一两万,化工原料几十块,本地老老实实做生意的被挤兑的没有办法,也就慢慢跟进了。 事情一曝光,泰国政府严查,关闭大批厂家,大企业入市,基本上能有加工许可证的厂家就剩不下多少了。 榴莲生意一直是中国水果商垄断采购,本地资本想进入好几年了,不得门而入,销售端在中国市场,采购端是中国水果商,大量的工厂散落,本地资本甚至让写手在社交媒体煽动民族情绪,都毫无效果。 不料中国水果商以劣币驱除良币,被中泰两国政府一锅端,直接换成大厂入市,泰国厂商一举垄断产业链中上游。 啧啧,我见这样的市场博弈,大开眼界。 今年我准备写一本书,写制度经济学的,实证越多越好,实在是好玩。 上一篇文章,我写《完全充分竞争的市场是错的吗?》,谈及了充分竞争市场下,价格平衡几乎不存在,因为直接杀到假冒伪劣低品质,产业链压榨和劳工压榨。 其中最容易被普罗大众关心到的是食品。 食品的伪劣可以说是比例奇高,比比皆是。 我寻找近代史的脚步查了查英国和美国在十九世纪的食品安全,也是吓一跳。无论是伦敦还是纽约,以普罗大众食用的面包牛奶茶酒等为例,掺各种劣质原料,掺泥土、明矾、粉笔、死尸等等,持续上百年之久,以至于二十世纪初的美国总统在吃早饭时,看报纸揭露香肠中有死尸,他大叫一声,把早餐从窗口扔了出去。 在近代史的工业大发展背景下,英国、美国、欧洲人在十九世纪的人均寿命仅仅维持40-41岁,一方面是医疗技术没有达到现代水准,另一方面则是食品伪劣。 实际上当时的食品加工也掺入了很多当时的化工狠活,这是不是与今天的东方大市场状况有些相似。 16世纪到19世纪的工业革命,实际上是一个完全充分竞争的古典自由经济时代,也是重商主义利维坦大行其道的时代。正如东方大国身处的重商主义和完...

帝国与边疆:美国保守主义的回归

帝国与边疆:美国保守主义的回归 殖民者1607年登陆北美大陆开始建立第一个殖民地,美利坚起源于此。 这是个分布式的系统,从一个个殖民地的镇,再到县域,再联合成殖民地,为州。 十三个殖民地再联合成联邦。 再持续土地扩张实现从大西洋到太平洋的疆域。 在1913年之前,美国是一个有限政府管理的,政府支出仅相当于GDP的8%,现如今已经23.4%。 大萧条、公共支出、欧洲左翼传来的社会福利、战争、全球驻军、国际组织、软实力的输出等等,一步步让美国从有限政府走向大政府。 大政府的形成并非来自哪个理论,尽管小政府和无政府主义有着各种理论支撑。 南方一个小国,那是个保守主义大本营,也就是小政府与古典自由主义天生就存在。 这是因为这个国家压根没有足够的收入,大地主垄断所有资源,从银行到土地。流动性匮乏,银行利率高达十几个百分点,即使如此,仍不贷给中小企业,以至于中小企业只能依赖民间高利贷,或三角债来扩大杠杆。主要的进出口物资都被大家族垄断,价格是中国的两倍。 走私与资金黑市交易盛行,美元与加密货币是主要的支付手段,一个用于支付日常,一个用于跨国流动。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我拜访着一个个这样的微小经济体,体会古典自由主义的哲学,突然间有个苹果掉在我头上: 这叫做原始资本主义,仅好于石器文明。 原始资本主义会停留在一个低收入阶段,人们停留在公共基建停滞、公共卫生缺乏、公共安全缺乏、社会福利缺乏,治安混乱,传染病横行,抢劫与强奸是家常便饭,市场信用缺乏,政府无力维持国家安全和内部安全,警察夜晚脱下警服就去持枪抢劫。 这是小型经济体的内部,大型经济体会形成庄园主经济,之后进入工业化的利维坦时期,重商主义兴盛,外部和内部资金来到这里的基建和工业投资,贫民窟与市中心的豪华建筑同步存在。 然后世界大战来临了,全球大萧条来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再次来临了,美国政府一步步扩大规模,介入战争和大规模投资,建立社会福利机制,对外扩张驻军,以控制世界,投资和控制世界各类组织,文化输出软实力。 这都需要扩张政府规模。 实际上此时的美国联邦大政府并非是美国的政府,而是世界的政府。 这个世界政府提供了秩序,即为欧洲提供保护,为半个地球的西方提供安全和规则,也为美国汲取全球财富提供控制权。 美国在扩张到菲律宾后,很快决定放弃这块土地的实控权。 因为菲律宾是早期的美利坚,一个原生态的农业国,美国人不想再重演一边北美殖...

川普的美国国策-内政:大发展与大停滞

川普的美国国策和中国的应对-中:美国内政篇 世界各国在屏幕上看到白宫阁员对川普无以复加的拍马屁,国会共和党议员起立139次鼓掌,如同朝鲜开会,美国官网的排版用词越来越东方化,无不目瞪口呆。 很少有人去追溯背后的真实原因。 人们归结为川普选择了一批溜须拍马的人组成班底。 但这并不是真正的原因。 美国近些年的学术界一直在反思民主社会的弊病,对效率与贫富差距的猛烈扩大,产生截然不同的观点。 左翼以桑德斯-沃伦等人的观点,认为美国的社会主义比例不足,贫富差距太大。 右翼则得出完全相反的观点,他们认为美国联邦政府已经完全社会主义化了,包括加拿大联邦政府,欧洲政府等等。他们认为美国的效率几乎停滞,福利无法到达底层贫民手里,分配完全不公,工会横行,资本主义坠落。 近年间,有《大停滞》等书籍文章谈及美国社会。 由于意识形态的分流波及经济领域的看法,以至于人们对很多显而易见的事实视而不见。 比如我们一个熟人在移居加拿大后,发现家门口的一个地铁站花了三亿加元,三年半没有修好。一个公园预算几十万加元,修一个木制的楼梯,长达半年一直在开会,一个木工实在忍无可忍,花了半天时间,几百元加元造好了。结果他被警察抓起来了。我在2015年去基督城,2011年大地震损毁的这座城市,过了四年还在不停的开会讨论,完全没有修复的影子。市中心一些集装箱房屋作为咖啡厅在供货。当地的朋友调侃,民主社会嘛,你可以理解。 在中国的人会非常清楚的知道,哪怕有寻租贪污在内,这样一个地铁站的修复在中国只要几个月,一个公共楼梯可能需要开会,一个礼拜上万块肯定早好了,八千给管事的,二千付材料工费。基督城这样的结果,一个县级市的规模,当地政府会很高兴,我们可以花二年重建一座城市。 我在楼上的段落里,调侃了工程类行为的灰色一面。这是因为在意识形态的两边,一边会强调民主清廉,痛恨腐败;一边会强调高效,选择性忽略腐败。 但是你会发现一个数量上的问题:民主清廉社会浪费了几十万加元,腐败社会浪费了一千六加元。 我可以不谈腐败寻租这件事,单纯谈效率。但我觉得加上去,让大家能够理解意识形态的分野。 美国也有这样的问题,彼得蒂尔和福山对话时,谈及通往金门大桥的一个辅道,六年没有造好。而在一百年前造金门大桥时,只用了三年。 更多的问题是一条辅道,一座桥梁,一个站点,会预算几亿、几十亿,在建造过程中,再翻数倍,结果几年还造不好中国几月造好的东西,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