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懂中国经济核心逻辑-中:纯经济导向分析

 

  (点击 https://unclewaanginphuket.blogspot.com/ 可回到总目录看其他文章。)


纯经济导向分析

 

造反这件事不仅仅是武力,主要是立flag、钱粮、军队。

红军想要拯救中国,在城市造反不成,是因为资本不支持他们,市民也不肯出来造反,工会运动被资本结合流氓摧毁。所以就跑去农村,到农村一样要找钱找兵。故此谁控制了农村财富,谁就倒霉。

土改就是这样,因为造反经济学决定了,必须要把土地从地主手里拿走。

当时的新华社社论,可以看得出flag是民主,是美国的左翼思想。而当时的欧洲左翼思想和共产国际区别不大。历史的渊源就是这样。苏联因此也给钱给资源,只不过给的不多,斯大林对国民党看得更重。

这件事持续到解放后,实际上是地缘政治博弈中,斯大林给中国挖了个坑,导致中国卷入韩战,与美国和整个西方为敌,就最后只能选择苏俄经济路线了。

当时的印度也学习苏俄经济路线。

缺少资金和技术积累的中国,满洲的工业基础被苏联拿走了,江南的贵金属被国民党带去了台湾,只好依赖苏联的全面资金和技术支持。

后来中苏闹翻,中国只能以农补工,食言把分产到户的自耕农土地又集中到公社,把所有的收入拿去补贴工业和城市。

所以两句话就可以形容前三十年:苏联帮助建立基础工业,以农补工。

但是国有体系和计划经济彻底失败了,导致1978年改革开放前中国经济已经陷入了崩溃边缘。

于是改革开放,全面倒向西方社会。就像缅甸2011年政治改革一样,欧美的资金极少过来,首先来到中国的是日本的资金。科斯的合约理论帮助中国初步建立了残缺的产权制度,这既释放了生产力,也给以后的技术发展带来了隐忧。

实际上贸工技和技工贸的争论,在产权缺失中,导致了中国经济以山寨为主,而非两条腿走路,技术创新被抄袭淹没了。中国的半导体研发在80年代初还并非完全处于落后状态,90年代初软件产业尤其是在工业软件领域也没有弱到不可收拾。

故此张五常大力夸赞科斯合约理论给中国经济打开了大门,我赞同,但并未完全同意,我认为没有实现完全的产权保护,留下了巨大的缺陷。

整个80年代其实就陷入了权贵经济的陷阱,导致8689年的政治动荡,因此才会迫使执政党限制军队、领导干部亲属经商。

这个限制给90年代经济增长带来了宽松的市场环境,私有资本不需要跟整个权贵体系争夺市场份额。

此时台港东南亚的华人资本在欧美制裁中,大力引入中国。后来克林顿政府结束了制裁,并实现贸易最惠国待遇,给外贸带来了发展的机遇。虽然没有最惠国待遇和WTO,中国的制造业低成本优势也会最终脱颖而出,但显然速度不会那么快。

90年代初的工资猛涨和地方投资过热,带来了海南和上海地产泡沫,恶性通胀泛滥,宏观调控导致地产崩溃,实际上四大行当时在技术上已经破产了。不仅仅因为地产坏账,还因为国企的低效亏损,导致贷款大规模坏账。

朱镕基不得不让四大行撇账,同时让股市成为国企的救助池子,并对国企改革,导致大规模的下岗。朱遭遇了空前的阻力。因为国企是权贵的钱袋子。同时民众下岗也愤怒满胸。

95年是税制的分水岭,改为分税制,同时中国人民银行法在此之前改革,财政部发债券给人行直接换钱的做法被终止了,也就是人民币实际上是直接可以印刷的模式结束了。

在计划经济模式和分配制时,实际上钱是没有多大用途的, 必须要用各类票据佐证。因此汇率失去了意义,通货膨胀也只存在于进口。

70年代美国货币政策导致的滞胀,实际上也影响了中国经济,这也是导致中国经济崩溃的原因之一。无论多么封闭,中国仍旧有大量商品需要从海外购入。

90年代之后,人民币就开始盯住美元,采取固定汇率,于是失去货币自主权,这也是美国强力支持中国经济的原因,并不是布什和克林顿总统昏了头,也不是整个美国国会和精英层昏了头。

美国向中国出口:美元,其次是各类高利润的软硬件科技产品、医疗产品和金融服务。

中国向美国出口纺织业等轻工产品。

强制换汇是中国央行发放货币流动性的方法,并在土地财政和房地产业兴起后,银行与房地产产业链制造流动性,也就是商业银行和地产业才是主要的货币制造者。

这是货币内生的原理。

土地财政实际上是自发秩序,也就是90年代末开始房地产商业化,地方政府突然发现可以无中生有带来财政循环。这似乎是从黄奇帆在上海的经营开始,这个人的确是精英技术官僚,非常了得。

地方政府把土地卖给房产商,房产商以土地抵押向银行融资,交纳土地款,地方政府以此作为地方财政运营资本,同时以此向债券市场融资,后来城投公司是在中央政府禁止地方政府直接扩大借贷后,以公司运营形式展开的。因此在计算地方政府债务时,也要把此类国企债务计算在内。实际上是中国的债务结构上,政府债务偏低,企业债务偏高,其实对地方政府来言,是一个归类的问题。

土地抵押成为银行体系放大债务循环的一个主要工具,在长达十几年的时间里,中国的房地产业和土地成为一个大号抵押债券,成为地方政府用于基础建设的一个廉价融资工具。

这个融资成本低廉的工具,也导致实体经济遭遇积压,除了外贸制造业有退税补贴外,实体经济的成本居高不下。因此在中国的利润表上,除了财政之外,就是银行赚钱。

银行保险也成为股市长期的优质领域,其次是房地产业链条,包括电器等等。

这都是指过去。

制造业在土地成本上,由于住宅地产与工业地产的区别,也就产生了两元制土地,用于制造业的低成本土地,和住宅地产的高成本。

这使得实体经济避免了没顶之灾。

但是工业商业地产的土地增值税和高所得税,也使得其增值不高,住宅则成为高增值领域。

实体经济也在增值税等重税体系下,地方政府的包税模式,帮助制造业生存发展。一般来说,地方税务专员会根据纳税目标,制定一个较低的税务目标,年年增长。这也是曾有个长期的时段,浙江的实际税务比例是低于经济增量的。

否则经济就被重税压垮了。

但是却承担了高利贷。高利贷是普遍现象,因此诞生了民间影子银行体系,并在后来演化为互联网p2p金融。

内贸制造业往往以实体融资去做房地产投机,其实也就是整个民间高利贷市场以房地产投机为主,p2p最初也是如此,信托和p2p最初都能跑赢高利贷成本。

直到房地产限购,互联网金融走向裸贷等,向普通人消费下手,会引发社会动荡,大规模的治理就不可避免了。

固定投资实际上在15年达到空前的高位后,就一路下滑,但是基建投资一直没有下滑。

这实际上是与房地产限购是背道而驰的,土地出让金却一路上涨,代表房地产业的杠杆在暴增。

高杠杆率与房地产购买力维持在刚需和豪宅之后,限购导致投机资本和改善性住宅消费消失,实际上房地产业已经不赚钱了。

三条红线是上层看到了高杠杆风险采取的措施,却让整个房地产业高库存、低利润的状况爆仓,于是恒大等十几个企业撑不住了。

同时互联网整治、教育培训、医疗产业等等高端服务业的萧条,使得大规模裁员导致的购买力下降,对房地产未来的销售也会产生负面影响。

到此时,土地财政其实就已经在走下坡路了。

第四季度开始拯救地产,信贷和地方政府的努力,使得结构性严重分化的区域经济,形成不同的后果。

地方财政失衡,同时渔猎现象频发的地方,企业和人口都会逃离,地方房地产也就可想而知,长期萧条。

沿海城市群则因财政尚可,或有盈余,则会对企业合规性维持稳定,不会产生税收外的渔猎,大家有规则可循,于是营商环境维持,就业人口会继续涌入。富人在资本管制下无法离开,也就放在沿海大城市。

沿海城市群就会各方面都保持尚可,无论是经济结构还是房地产业。

出门,待续….

评论

  1. 此评论已被博客管理员删除。

    回复删除
  2. 此评论已被博客管理员删除。

    回复删除
    回复
    1. 此评论已被博客管理员删除。

      删除
    2. 1978年前,一个人均GDP三百多人民币的经济体,农村人口靠吃地瓜活着,城市里缺药缺房缺布缺钢铁,质量体系一摊糊涂,连军工都提供不良产品的国家,经济一触既溃,靠基建勉强支撑的连资金都没了,还扯计划经济有效?

      删除
    3. 此评论已被博客管理员删除。

      删除
  3. 点击最上边的“普吉岛的隐居者言”即可直达博客根目录。

    回复删除

发表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为何美国遏制中国是灭国之战

你读懂此文,就读懂了中国政治经济的核心逻辑

剥削究竟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