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的浅吟低唱

     我在推特上问:丰县的八个孩子,自小看着母亲被囚禁,头颈上带着铁链,那么这几个孩子长大后,会尊重女性吗?

      很显然不会。

      人格和潜意识的形成与家庭、周边环境、文化背景非常密切,几乎决定了一个人的一生意识流和行为模式。

       有人说长大以后会修正。

        很多人会随着教育见识的增多去调整。

        但,很难。

       我回顾自己的一生,已经52年,整整的52年里,因为母亲被下放到农村,父母两地分居,母亲忙着种田以养活我们姐弟三人,我属于野放在田野里长大,不要说对城市生活丝毫不知,连农村的成人之间如何相处也不知道。

       到了上海,父亲属于老派的技术类知识分子,高级工程师,对高炉比对人际关系熟悉太多,于是在教育上只是压迫读书而已。

       当然我们那个年代的孩子,大多数这样过来。至少我这个学校的同学,父母都来自同样背景,教育方式也大致相同。

       这导致了我们对事物看待的眼光非常单一。

       而我自小在 打麦场上听得收音机里播放的评书,潜移默化的都是家国情怀、民族英雄那些,比如岳飞、杨家将。我们比我们的下一代家国情怀更重,主要是后来的孩子不再听评书了。由于岳飞打了女真,为了民族团结,这些故事都不允许教了。故此,后来的孩子只是纯粹的粉红,不会像我们这么复杂。

      更多的来自文化背景,几十年如一日的宏大叙事方法,我们的认知不是少年少女间的恋爱交友、不是如何待人接物的人品修养、不是地方社区的责任,有着虚伪的搀扶老人过马路--结果后来被南京法官判案,导致无人再帮助摔倒的老头老太太。

      我父亲因老年痴呆,迷失方向,在超市的门口坐在地上足足两个小时,无人过来问候。这是我们在警方的监视录像中看到的。而在泰国,我失足跌倒了一分钟,就有几个人停下来询问,有的要打电话给医院了。

       因此我的性格残缺,自我里少了很大的一块基础,那就是关心身边的人和事物,眼光越过现在,看到未来;越过身边,看到国家和世界。

       活在当下,这不是一句安慰人的空话,不是视野狭窄。

       所有的政治都是地方政治,我写这句话,是因为我们几乎所有的男性都喜欢宏大场景的政治,国际关系。

        至于我们为社区作了什么,第一我们不关心,第二是不允许我们关心。当我们把责任放在社区时,就直面国家机器的权力了,威胁到它的边际了。

        那我们的边际在哪里呢?是不是家庭呢?

        在过去的岁月里,当计生委可以冲到你家里,拖走你妻子,把几个月大的孩子引产溺死,,家庭的边际也是不在的。

         我们不得不从孩子小时,就每日接送,生怕孩子被人贩子拐走,这个现象出现在京沪广深的每一个大城市,每一个街区。

          因为你的妻女老人出事时,街头各个人物麻木不仁,无人出头。

         我很长的时间里,把目光转向金钱,我认为每个人的幸福与物质基础相关,每个人的自由由金钱来决定。

          这个念头裹挟了我很久,持续至今。

          十一年前我在仰光唐人街的中华庙宇里,庙祝对我说:你们中国经济挂帅。

         我当时只是惊讶于他的文革用语,猜测他的身份,到后来很多年,我越来越体会到一个国家利出一孔,以经济利益为唯一导向,以权力为核心去谋取利益, 疯狂的鄙视链风尚,带来的整个国家的沉沦。

         当为了金钱,各种无底线的行为更加成功,以国家公器徇私,贯穿整个商业机器。

         于是你会看到最恶劣的事情,实际上是我们所有运行机制的底层逻辑,就像贾平凹说的,这个村庄不买媳妇,村庄就会消亡了。

         似乎传宗接代本身是我们整个族群唯一的目的,光宗耀祖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鄙视链和对后代社会资源的争夺,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

         如果我们是单纯的以此为生存目的,那么有许多人问出一句话:这个村庄灭绝不是更好吗?

         如果我们的族群文化是这样的内涵,我们何必继续呢?

         我后来问我自己,我是否有足够的良知,有足够的创造力,有足够的自由,尊重自由,尊重创造力,尊重文明本身最有智慧、最有活力和创造力、最美丽的内涵。也就是我们不是混吃等死,不是为了争夺全部的资源和财富,只是为了一颗精子钻进一个卵子里,出来一个同样的灵魂,欲望只是有足够的钱、炫耀、操女人和炫耀?

         我一层层如同扒洋葱一样剖析自己,我发现自己仍与善良的人有共情,与创造力和自由有共鸣,但我的潜意识仍有着因归属而产生的残留,因家国情怀仍在产生的幻想。

         而我时常在检讨自己陪伴女儿的过程中,多少次因功利和对社会的倾轧产生的焦虑,以致于没有传达给女儿活在当下的自在呢?

         这其实是我成长的文化和环境形成的,如同阑尾一样,不发炎时,不知道痛苦。

         故此,当我在一个岛上,回望前面50年,我的心灵是否真正得到了自由?

         我只是说我努力了,而视角的盲点,未必让我知道,我是否仍在心灵的奴役中。


        

评论

  1. 学习放下,才有可能活在当下。放下过去的懊悔和羁绊,放下对将来的过多的焦虑和欲望,把注意力集中在现在从事的事情上。

    回复删除
  2. 同年生 同感触 同迷茫

    回复删除

发表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你读懂此文,就读懂了中国政治经济的核心逻辑

为何美国遏制中国是灭国之战

中国会崩溃吗?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