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劳力、技术的回报与食利

 

资本、劳力、技术的回报与食利

 

生意场上有越来越贵的商品,医疗、教育、奢侈品和垄断行业,大多数商品都是越来越便宜,生产效率会越来越高。

 

劳力的真实价值....生物意义上的劳力没有价值,只够温饱。

普通劳工就是赚相当于生存的钱,技术工人赚溢价,等技术普及后就没有了溢价,新生技术替代。教育技能培训付出的是等价,比如很多私立教育或出国留学,付出几百万,回来工作一生,也就是父母当年为之支付的货币现值,除非下一代爆发了创造力。

说开来很残酷,世间普通人出售劳力,也就是相当于劳力的价值,能量守恒定律,就是支付食品衣着行走的代价,加上个住所就承受不了。

市场博弈出劳动力价格。

在市场上,资本家投入资本和自己的劳力,劳工投入自己的劳力,通过市场定价,竞争获益后,资本拿走资本的盈余和本金,劳工拿走劳力的报酬。当劳工积攒到一定程度的资金,有了自己的创意,开始创业,于是投入自己的资本和劳力,成为资本家。资本+劳动力的盈余在于资本效率和劳动力效率的增量,取决于技术,因而知识劳工可以与资本家互换。

经济就是这么启动繁荣的。


欧美的工会是强行从资本那里夺走资本回报,来让纯粹出劳力的拿到高收入高福利。政府是从高技术文化产品金融领域获得的高收益,转移支付给普通劳力。
这是因为社会稳定的需要,在西方主要是选举制度下选票决定的力量。
这样的社会制度就不得不通过国家博弈,转嫁成本。越是民主国家,越对外有侵略性。越是独裁国家,越内卷,压榨国民就行了。
比如美元霸权的盈余,在扎克伯格想搞数字货币时,国会参议员质问他:你知不知道美元给每个美国人带来1300美元每年的收入。
另外基于金融业、高科技、文化产品的高利润,对全球形成倾轧。一旦技术被其他国家突破,就立即廉价倾销,扑灭其技术发展。
对普通人来说,获得的高等教育,得到的技术终会过时。资本盈余、食利阶层才是永久的,但很多欧美国家加重税,堵塞了靠地产食利的路径,于是就只有不断投资和高科技突破。
在开放社会,个人的创造力才是生存的台阶。

 

但通常在技术存量阶段,靠跨区域的资本劳工成本差额,完成套利。

我在汾湖住的时候,问足浴小妹一个月赚多少,听下来跟她在附近制衣厂差不多。不过,她说制衣厂要加班,不得休息。她说这话时忘了足浴店也不能休息,只是与足浴店分成,她有了为自己打工的错觉。
外卖小哥同样如此,餐饮店服务员则觉得工厂枯燥,餐饮店在大城市中光鲜,还有这么多有趣的人。


我觉得这种趋势,只会导致制造业日趋机器化,至于劳工就业,就跟美国一样,一千万工人在制造业,一亿劳工在服务业。服务业是千千万万个轻而易举找得到替代工人的地方,因为没有技术可言。这就是出卖劳力,卖身或者卖肉。

 

资本正好得到利息和自己的劳力收入,劳工正好得到勉强维持温饱的生活。
之所以有劳工在市场上得到更高溢价,是因为他们在单纯出卖劳力时,还进修了技术,于是得到了技术溢价。
资本想要积累,除非是自己的资本,也就是积累利息和自己的劳力,否则就要有技术溢价,这也是一样的道理。
就像2014年我去看一个产业,排名前二十位的倒闭了七家,连老二都倒了,第一位并购了40%产能。无他,第一位的企业从来没有贷款,其余的都被贷款吃完。
这个企业积累了利息,然后雇佣了投资高手,用内保外贷金属套利,带来了额外利润。
这就是一个中国产业的样本,资本赚取惨淡利息,劳工赚取惨淡体力,厂里的技术工人反而是高收入的,那是技术溢价。
而这样的工厂里,工人是要求加班的,用额外体力换取温饱溢价。
企业里996也同样如此,就像我看到工业软件的大多数高利润都被欧美日拿走,用友金蝶只能转可怜的低利润,这也就是体力活。
故此,当青年人不愿意被资本家剥削,资本家也不愿意再负担工人,大家一拍两散。


技术存量阶段跨区域的资本和劳动力套利,是不发达地区利率奇高,劳动力廉价,此时剥削剩余价值才出现了定价模型,那就是发达区域与不发达区域的劳力价差,从产品的比较优势来看,剥削的当然是发达国家劳工。资本可以流动避免了损失,劳工却是只有反向非法移民的。本土资本为避免损失就上自动化。
此时的传统劳工要么加强学习新技能,要么转移去服务业,跑去第三世界降低生活水准的几乎不可能。做不到提高技能和去服务业的,靠资本盈余和高科技的技术盈余缴纳税收,转移支付去供养这些劳工。如果资本在海外避税,政府又给资本减税,则财政失衡,债务扩大。当政者只有转移愤怒和仇恨给海外廉价劳工了,发动群众斗群众。

 

由于经济学家们晦涩的解释,对当下的经济,人们始终处于云山雾罩之中,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未来是什么。

我发明了一个词汇,叫做储物率,以此与储蓄率对照。

一个经济体的成长大致有五个阶段

经济起步阶段、经济腾飞阶段、货币扩张超越经济增长、资本逃逸阶段、经济衰退阶段。

随着经济的起步,就业与薪酬收入增长,人们的储蓄率开始增长,有了一定收入的人们开始进行资产购置,进入购买不动产和投资股市债券等物品。

随着经济腾飞,经济体从工业化进入城市化同步发展的阶段,人们的储蓄率和储物率都迅速上扬,不动产价格和资产价格纷纷上涨,此时由于供应的极大丰富,快速消费品的价格反而下降,通货膨胀不见踪影,cpi处于平稳期。

随着经济增量的衰竭,货币当局为了刺激经济,避免衰退,并拯救金融危机中负债过多大而不能到的企业,货币扩张超越了经济增长。此时人们虽然看不到通货膨胀,因为生产过剩导致了快速消费品、耐用消费品的价格下跌,但是资产价格却对应着货币贬值,疯狂上涨。于是储蓄率开始走衰,储物率疯狂增长。

由于人们购买不动产的背后逻辑是学区教育、医疗、就业、生活便利,因此不积极核心地带的房地产高速上涨,教育、医疗、保育、养老的价格也急速上涨。

起先是聪明钱在买买买,普罗大众还沉浸在各路唱空地产的疑虑中,这一般是出现在城市化中期。随着货币超于经济增长的高速扩张阶段,唱空声音消失,全民进入储物率疯狂阶段。

没有来得及购入资产的普通收入者,开始遭遇资产价格和货币实际贬值的抛弃,贫富差距扩大。

这个过程一直持续到经济体内在的竞争力已经停滞,进入中产收入陷阱,产业资本开始离开,寻找新的收益率高的经济体,或人口红利或技术红利的地方。产业资本的离开,导致民众收入停滞下降,人们的购买力仅维持在普通商品,由于此时的资产价格已经远远抛离收入资产比,普通人离开了资产市场,于是储物率开始走平,仅靠富人的购买力维持。

由于整个经济体的竞争力下降,产业资本和投资资本同时开始离开,资本逃逸阶段开始,储物率开始下降。

经济体的政策分化,自由开放经济体,资本逃逸,导致货币贬值,经济复苏。

封闭经济体,资本管制,资本无法离开状况下,大举进入资产市场对冲货币实际贬值。此时为了维持资本进入,经济衰退状况下,经济体不得不维持强汇率和高利差,吸引外来投机资本进入信用市场,也就借钱,扩张负债。

此时的名义汇率强势,cpi由于需求不足,产能过剩,表现不高,甚至有通缩状态。实际则因为货币内在的信用,对应资产价格的疯涨,已经贬值。

由于汇率得不到调整,土地价格高涨,教育医疗养老成本上升外贸受损,经济体无法复苏,贫富差距扩大,于是财政失衡越来越严重。

在某个阶段,信用资本不再敢进入债券市场,以免遭遇阿根廷和俄罗斯式的违约,于是逃离。

为了应对这样的状况,经济体必须全力以赴发展高科技产业,以提升生产力,回到有竞争力的轨道。

一般来说,对于自由开放经济体,货币自由兑换,资本开放,则随着高科技的发展,整个经济体进入新的阶段,货币成为全球货币,货币开始输出成为国际货币,军事能力提升,这个经济体就进入到金融和高科技霸权阶段,对外输出货币流动性压力,于是国内的贫富差距缩小,储蓄率和储物率重新回归。

对于封闭经济体,则随着资本不能外流,汇率坚挺和高利差导致的经济成本上升,不动产价格居高不下,高科技投资长期面临挤出效应,富人资本留在不动产市场。经济体当局强行压制不动产市场,并国家资本投入高科技研发,以图熬过中等收入陷阱阶段,进入强竞争力的阶段。

如果不能,则由于经济体竞争力下滑,收入下降,储蓄率下滑,储物率维持在高价格的资产,富人资本留在其中,贫富差距继续扩大,教育医疗养老保育成本继续上扬,社会两极分化严重。

在自由开放经济体,则储蓄率和储物率急速下滑,进入长期的通货紧缩,无论货币当局如何刺激,进入负利率阶段都只能维持现状。由于财政失衡,老人资本控制社会,年轻人和女性陷入三成以上的临时工状态,缺乏足够的储蓄和社会保障。

这就是日本。

两极分化严重的经济体会迅速进入民粹化,社会持续动荡,要求左转国有化和全面社会福利的呼声蔓延于整个经济体,最终走向拉美化。

极端的状况出现后,这就是委内瑞拉。​​​​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你读懂此文,就读懂了中国政治经济的核心逻辑

为何美国遏制中国是灭国之战

中国会崩溃吗?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