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中国经济会崩溃吗?

 

2023,中国经济会崩溃吗?

我一直喜欢台湾的一个节目,不过最近的水准下降很多。

昨天的一期在讨论中国2023年最大的危机是什么?

其中又一次谈及财政危机,然后谈及这次疫情全面放开的危机。

我一直对强力的疫情封锁持批评态度,对突然间180度的转弯也非常吃惊,对其粗暴的操作模式摇头不已。

但我对这件事的后果,我并不认为会有多大的危机。

这并不是矛盾的。

以泰国对疫情的应对来说,没有太大问题,前后并没有太强烈的管制,今年也是等于松松垮垮,跟欧洲放开的节奏差不多,也就是在年中出现了一次大规模的感染,其所有的症状与国内此时的情况也差不多。只不过泰国没有紧控过,感染的时间密度也就不及中国此时。结果就是实现了群体免疫,当下已经踪迹不见。

中国在2020年至2021年的经济尚且属于中庸,地产业的消极被外贸的积极抵消,内部消费维持老样子。2022年的经济危机主要来自于地产业和严厉管制时的消费停滞,这些停滞主要来自线下的餐饮娱乐旅游航空购物。

而在超额死亡方面,我曾经根据民政局的数据计算了一下,严厉管控带来的次生灾害死亡,实际上已经出现了。

财政收入的下滑主要是来自于地产业。

迅速的结束疫情管制,我相信是综合性的影响,一是地方政府的财政失衡,二是经济衰退和失业猛增,三是民众被关闭的愤怒难以压制,四是恐怕管制已经无法遏制传播,五是海外反贼希望中国继续管制以便达到崩溃的说法,已经传到了上层。这点在解禁之初是看得到官媒的一些言辞的。

这件事的仓促在于没有准备好药物、抗原、医疗机构的对策, 但是不是一定会灾难性不可控?

显然不是,北京已经过峰,走向尾声。我妻子家是在赣南山里,县城里的兄弟姊妹已经感染并转好,在山里的父母也感染后高烧已退,慢慢好转。这个山里的村庄已经荒废,平时只有十几个老人居住,隔着一座高山,与世隔绝。很稀少的接触就带来了感染。

从这点可以看到中国疫情的全面感染是从沿海、北南两端往内地、中间蔓延,速度非常之快。

参照去年delta病毒在印度蔓延时的时间,也参考每年季节性流感带来的死亡,在一个相当狭窄的时间里,出现脉冲,这固然给全社会带来了踩踏,导致医疗机构挤兑,药物不够,死亡集中。但是依照归纳法的结论,这种现象很快就会过去。

实际上北朝鲜前不久给出了示范,北朝鲜政府知道自己的公共卫生水准不足以美国的方式来治理,也不能学习中国的严厉防控,而是学习了印度去年的群体免疫方式。他们把疫情当作发烧病来快速的全面感染,结果在短短的二个月里结束了疫情。

故此,中国政府采取了极端的两个做法,后者是被动的,结果恐怕不会像外界想象的那么糟糕。

在冬季快速过峰后,春节结束,就会重演2020年春节之后的管理方式,会快速的回到经济增长上去。

对于很多宏观经济学家说的明年要靠消费,我个人认为会依靠投资。前几天政策面所说的继续扩大财政赤字,也印证了我的说法。这是因为明年至少在上半年,美欧日的消费需求和地产业下滑带来的波浪形衰退,就会波峰到达中国。2022年的4季度已经在外贸出现了衰退,不但是中国,还包括越南和印度。

故此明年的外贸是消极的。

内需上会随着疫情的结束,地面的餐饮、娱乐、旅游、航空、购物会反弹。不过今年造成的大量倒闭和失业,会削减这种反弹的力度。

故此,第一是要看财政扩张,也就是投资上的增长。

第二是看消费,但消费不要过于看好。除非政府真的会响应经济学家建议的给百姓发钱,我觉得可能性很小。

既然说财政赤字和扩张,那么就要看是否能有这么多收入。中国主要的财政问题还是在房地产业上。要看明年的土地财政会有多少增长或衰退。

我谨慎乐观,认为明年--注意,我是说明年,地产业会比今年乐观一点。

当然从22年的土地出让来看,7成都是国企购买,也就是左手托右手。2023年民企会不会重新入局,是一个靠量的方面,但不重要。我认为还是会以国企为主,这是一种变相的量化宽松。

那么,我们可以从货币量价扩张的角度来说,中国明年是刺激经济的做法,那么是否有足够的发债能力,也就是信用如何,取决于财政收入。

这是个圆环套圆环的逻辑,然而税负的深度还在,房地产的刚性需求并没有完全消失,一线城市群的人口增长还在继续,那么明年的状况就不会太糟糕。

 

结论是什么?

中国经济最危急的阶段是2022年,这是经济自杀造成。明年的经济压力来自于外部。

而这种危机的严重要小于内部的系统性问题, 而2022年的系统性问题,在2023年是会淡化的。

对于长期方面,我今天不写。

2023年对中国来说算好年景的预期。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超凡力量

中国的农业、农村、农民问题 ---王海滨的分析与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