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欠缺国家动员力吗?

 

美国欠缺动员力吗?

去年有朋友问我中国国家动员力时,我评论官僚体系似乎空前的集权,但是官僚系统的动员力却削弱了,变得僵化懒政卸责,同时由于官僚体系动员力的削弱,官吏体系在基层渔猎民众的力量却空前的巨大。

但是,你一定要注意但是后面写的这点,技术却帮助官僚体系修补了动员力,同时又遏制了基层官吏渔猎民众的趋势。

这使得国家机器系统性的监管国民,并在税收方面堵住了所有的漏洞,是否让企业有盈利空间和国民喘息之机,完全取决于税法和政策方面的意图。

基层官吏仍可以借助于各种检查敲诈寻租民营企业、小业主,但是技术上的监控也是双刃剑,既监管企业,也监管官吏,显然不及整个官僚体系面临的监察,仍旧有一定的效用。

我在各政府职能窗口办事时,已经能够体会到服务周到、态度良好、效率快。

我再说一个但是,这个但是的视角是技术可以帮助整个政经系统效率提高,却无法让创造力提升,让官僚体系的能动性恢复到政绩与贪腐相结合的时代。官僚体系在等待上峰的指示,上峰在等待上层的指示。但是创造力需要活水,而不是一个僵硬的靠大水漫灌的体系,大水漫灌里充满了分肥的有力人士。

这就是现状。

 

然后我们再看美国的国家动员力。

写这篇的确也是看了老蛮写的中美动员力,我不同意他对美国的判断。

美国在重商主义时代,且是开拓时代的大规模基建,的确是效率极高。当下似乎无法集聚当年的财力和人力全力以赴去打造基建。实际上是没有必要。

你如果观察全球各个国家,无论是多少人口的国家,最终都会以大城市为核心的大都会成为该国的重心,无论是人口和还是经济规模。

日本有东京大阪,加拿大有多伦多和温哥华,美国有纽约、芝加哥、LA、休斯顿等几个核心经济重心城市群,澳大利亚有悉尼墨尔本,中国有上海为核心的长三角、广深为核心的珠三角、北京天津为核心的环渤海、成都重庆为核心的西南大城市。

而泰国集中在曼谷大都会,柬埔寨集中在金边。

所以美国需要的道路已经足够了,剩下的是路桥修修补补,每年也会投钱。美国已经不是以重工业和轻工业为主的需要内陆道路为主的扩张基建。

其经济模式是全力维系美元金融霸权、互联网和人工智能为核心的系统霸主地位、学术与应用科技领域的领先地位、医疗产业的首屈一指、文化产品的全球定位、航空航天与军工技术。

这些都是高盈余的产品,其盈利足以让美国的服务业容纳其劳动力。

美国在制造业上的战略已经经过川普和拜登两任总统的制定和修正,显而易见是要以芯片、新能源、航空、人工智能、医药与医疗器械等先进制造业为核心的回归美国,这些依靠工程师、流水线-机器人-人工智能就能够完成。

剩下的中低端,美国精英层已经彻底明白---他们不是川普这样的白痴,没有可能回到美国本土,除非是让美国人甘愿接受低于贫困线的工资。所以,采取了友岸外包的策略,纠结了亚太14个国家,未来可能扩张到154个国家,进行外包。近年来,墨西哥的订单大举增加,人们其实还在看越南和印度,实际上美国在回归美洲本土,也就是以墨西哥为主,这是个人口大国。

欧洲也在相应,以土耳其、东欧、埃及等国为新供应链。英国甚至以摩洛哥为供应链。

付诸于越南、印尼、柬埔寨、印度、孟加拉等国的轻工业供给。

日本也在回归本土,东南亚是它的大本营,除了轻工产品,也同样如同美国,先进制造业的投资回归其本土。

美国的国家治理体系是以法案治国,然后依靠私营经济的活力去完成。

故此并不是美国失去了国家动员力,而是其精英层制定战略后,私营企业受到法案、关税、补贴的指引,就会导向这些领域。

如果你对比中国芯片大跃进里大规模的骗补贴和分肥,大水漫灌下才会出现极少数有创造力的企业,美国则依靠市场需求的动力吸引企业去投资创造,哪一个效果更好呢?

其文化的撕裂由来已久,但是美国仍旧在面对外敌时迅速的统一两党、整个社会的各个精英层群落,达成一致。你在这八年看到的美国对中国遏制形成的趋势,还看不到它的动员力有多可怕吗?

而且这种意志由于是法案形成,换了两党的任何一个政客都不会轻易改变。

这种对东西方国家动员力的理解错误,会导致东升西降的错误看法,也会导致双重失望的错误视角。

 

这是今天我给大家的看法,仅供长期宏观下投资的思维参考。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超凡力量

中国的农业、农村、农民问题 ---王海滨的分析与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