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兴亡简史:奴隶帝国的崩溃
苏联兴亡简史:奴隶帝国的崩溃 俄罗斯封建王朝的崩溃,在资产阶级的革命成果被布尔什维克窃取之后,农奴作为其最基础的支持者,很快被背叛,重新回归奴隶行列。 苏联想要工业化,在缺少欧洲的外来投资背景下,压榨农民成了唯一的选择。苏联采取的经济秩序,就是以极低的代价拿走农产品,并以极高的价格销售工业品,让农村沦为赤贫。为了固化农民,苏联使用了内部护照,禁止农民自由迁徙。 以农补工。土改后帮助执政党上台的自耕农,很快又失去了土地,纳入集体公社,并上交大多数粮食,只留下温饱底线的食量。而在大饥荒年代,过量榨取农民的粮食,带来了巨大的死亡数据。 地方官吏迫于上层的指标压力,从农民手中夺走仅有的粮食,导致了高达 700 万人口的死亡,其中七成发生在乌克兰,另有 100 万死在哈萨克斯坦。 这实际上是乌克兰人从此埋在心底的仇恨,直到苏联解体后,形成了分离的动力。 农民沦为实质性的奴隶之后,苏联倾向于建立集体农庄,将农民锁定,开启了集体农业时代,但这个体系显而易见的无法形成积极的农业生产,粮食无论在前期还是苏联走向解体的后数十年里,产量一路下滑。 中期只有短暂的时间,由于苏联从重工业投入转向轻工业和农业生产的投资,产生了一倍多的产量增长。 而从一开始的工业化,苏联就着重于采矿业和重工业,并着重与军事化。这个基础使得苏联能够在应对德国入侵时,提供足够的武器。但实际上,二战时,美国提供了大量的工业和军事物资援助,金额高达 109 亿美元,相当于现在的一千多到二千亿美元。 在苏联之初的科研应用,俄罗斯留下的数万科学家和工程师储备,为重工业提供了技术支撑。而在二战后,从德国和满洲掠夺走的设备和技术,也增强了战后苏联的工业和军事能力。 农民的奴隶化并不是仅有的一点,苏联前后将一千多万人关进古拉格,流放数百万人,同时以其他名义劳改的人群,合计超过 3000 万人口, 1937 年苏联的总人口 1.68 亿,也就是 20% 的人口被从事劳改,成为廉价奴隶。其中 600 万人死在集中营和流放中。 这其中又有二万科学家因量子力学的唯心论与唯物论分期,被关进古拉格杀害。 苏联的军事支出在 1970 年时已经达到了 20% ,并维持到戈尔巴乔夫改革之前。 而苏联自列宁时期,就全面腐败,贯穿整个苏联的发展历程。权贵阶层从最高层到最低官吏,以等级享受...